《農村飲用水一體化凈水設備5噸是日處理還是小時處理量?》全文共903個字,預計閱讀時長4分鐘。主要講述:農村飲用水安全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環節,鄉鎮集中供水與安全飲水項目需高效解決分散水源污染、水質不穩定等問題,農村飲用水一體化凈水設備憑借其集成化、低成本的優勢,成為地表水凈化為清潔生活用水的...
農村飲用水安全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環節,鄉鎮集中供水與安全飲水項目需高效解決分散水源污染、水質不穩定等問題,農村飲用水一體化凈水設備憑借其集成化、低成本的優勢,成為地表水凈化為清潔生活用水的關鍵設備,能去除泥沙、藻類、有機物等雜質,確保出水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,然而許多用戶在選購時對設備參數存在疑問,標注“5噸”的農村飲用水一體化凈水設備,處理能力究竟是日處理量還是小時處理量?
農村飲用水一體化凈水設備5噸應為小時處理量。
在農村供水場景中,設備處理量的計算需兼顧用水高峰與設備負荷。通常農村飲用水一體化凈水設備的選型有兩種方式,一種是根據日總用水量除以20小時確定小時處理量;二是直接按小時處理需求匹配設備。
以5噸為例,若按日處理量計算,每小時的處理能力0.25噸,這樣的設備在設計上可以實現,但在生產上無法實現,因此5噸更可能是每小時處理能力,即設備在標準工況下每小時凈化5立方水,按日運行20小時算,處理量可達100噸,能覆蓋300-500人日常用水需求,符合農村供水“按需供給”的特點。
農村飲用水一體化凈水設備的集成化設計,進一步提升了其適用性與經濟性。
傳統凈水工程需建設混凝池、沉淀池、過濾池等多座構筑物,占地面積大且施工周期長,農村飲用水一體化凈水設備將混凝、沉淀、過濾、虹吸反沖洗四大功能集成于圓柱形罐體,通過水流動力學優化實現各環節無縫銜接,占地較傳統工藝減少1/3,尤其適合山區或用地緊張的村落。采用重力流與虹吸原理完成水質凈化,無需配備水泵或電力控制系統,年運維成本降低60%以上。虹吸反沖洗功能可自動識別濾層堵塞程度,通過瞬時負壓實現濾料再生,避免人工反洗的繁瑣操作,即使由非專業人員管理也能穩定運行。從安裝到投產,整套設備僅需3-5天,到場后擺放設備、對接法蘭,連接水源與出水管道,即可投入使用,出水濁度≤1NTU,符合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(GB5749-2022)要求。
農村飲用水一體化凈水設備的“5噸”本質上是小時處理量的直觀體現,對于鄉鎮集中供水項目而言,5噸/小時的農村飲用水一體化凈水設備,相當于在村鎮中構建了一座“小型水廠”,在低成本、高效率的前提下實現水質達標與供水穩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