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山泉水下雨泥沙多如何處理成自來水?》全文共782個字,預計閱讀時長3分鐘。主要講述:山泉水每逢雨季,山體表層松散的泥土被雨水沖刷,大量泥沙混入水中,導致原本清澈的山泉水變得渾濁不堪。未經處理的泥沙水不僅口感差,更可能攜帶細菌、寄生蟲卵等污染物,長期飲用可能引發腸道疾病,...
山泉水每逢雨季,山體表層松散的泥土被雨水沖刷,大量泥沙混入水中,導致原本清澈的山泉水變得渾濁不堪。未經處理的泥沙水不僅口感差,更可能攜帶細菌、寄生蟲卵等污染物,長期飲用可能引發腸道疾病,山泉水處理成自來水需要過濾掉泥沙、降低濁度,保障山區飲水安全的關鍵。

山泉水處理成自來水需經過混凝、沉淀、過濾、消毒四大環節。混凝是向水中投加聚合氯化鋁、硫酸鋁等混凝劑,通過電荷中和作用,使水中細小泥沙顆粒凝聚成較大絮體;沉淀讓絮體自然沉降,通過沉淀池的靜置過程,約80%的懸浮物被去除,使水體初步澄清;過濾環節進一步截留殘留雜質,采用石英砂等多層濾料,通過物理吸附和篩分作用,去除水中0.1毫米以上的微粒;通過投加氯消毒劑殺滅水中的大腸桿菌、病毒等微生物,確保出水符合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,共同構建起從“泥水”到“安全水”的凈化鏈條。
針對山區地形復雜、分散式供水需求大的特點,TH-YYA一體化凈水設備成為將山泉水處理成自來水的理想選擇。設備將混凝、沉淀、過濾三大工藝集成于一臺緊湊型裝置中,占地面積不到傳統工藝的1/3,特別適合山區小規模水廠或村級供水站。

原水經管道泵入設備前,先在管道混合器中與混凝劑充分混合,形成絮體后進入設備內部的混凝沉淀區,通過斜管沉淀技術加速顆粒沉降,去除90%以上的懸浮物;隨后水流經由4-7種不同介質(如無煙煤、錳砂、磁鐵礦等)和粒徑(0.5-2毫米)組成的復合濾層,通過深層過濾和離子交換作用,進一步去除膠體、有機物及重金屬;出水在進入蓄水池前投加含氯消毒劑,既殺滅殘留微生物,又通過余氯監測系統確保管網末梢水質穩定。設備配備自動反沖洗系統,可定期清潔濾料,延長使用壽命,且操作界面簡潔,普通村民經簡單培訓即可管理。相比傳統分散式處理方式,處理效率提升3倍,出水濁度穩定低于1NTU,細菌總數去除率達99.9%,真正實現了“小設備、大效能”。